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别男子花剑比赛中,一位名叫姜鑫瑞的少年剑客吸引了众多目光,他手持银光闪闪的花剑,步伐灵动,出击果决,最终一路过关斩将,成功站上了最高领奖台,比那枚沉甸甸的金牌更闪亮的,是这位少年在赛后采访中分享的感悟:“每一次比赛,无论胜负,都让我感觉自己更强大、更自信了,而且我深深体会到,一旦站上那条剑道,你就必须明白,所有的判断和行动,最终都只能依靠自己。”
年仅十四岁的姜鑫瑞,接触击剑不过四年时间,起初,他只是被电视上击剑运动员优雅而凌厉的身姿所吸引,抱着“试一试”的心态走进了俱乐部,没想到,这一试,便与这项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结下了不解之缘,训练是枯燥且艰苦的,重复成千上万次的弓步、击打、转移、冲刺,汗水浸透了厚厚的防护服,年幼的他也曾累到偷偷抹眼泪,但每当穿上雪白的剑服,戴上面罩,手持长剑向对手行礼时,爱游戏体育他心中那份对击剑最原始的热爱便被重新点燃。
“刚开始打比赛的时候,我很紧张,手心全是汗,脑子里一片空白,动作都变形了。”姜鑫瑞回忆起初登赛场的经历,语气中带着一丝腼腆的笑意,那时的他,会因为一个失误而懊恼半天,会因为裁判的一个不利判罚而心态失衡,更会因为场边教练或父母的一个眼神而分心。“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我,打不好怎么办,包袱特别重。”
转折发生在他参加的一次区域性积分赛,在一场关键对决中,他在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续追分,局势瞬间逆转,场边教练的提醒声、观众的惊呼声混杂在一起,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慌乱,一次暂停间隙,他望向场边的教练,渴望得到明确的指令,但教练只是看着他,用力指了指他的心口,那一刻,姜鑫瑞突然明白了。“我意识到,教练不能再帮我更多了,剑在我手里,下一步该怎么出,只能我自己决定。”重新回到剑道,他深吸一口气,屏蔽了所有外界干扰,专注于观察对手的节奏,寻找那稍纵即逝的时机,他以一记漂亮的防守还击锁定胜局。

“从那以后,我好像开窍了。”姜鑫瑞的眼神变得坚定,“我明白了,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,更是心理的较量,场上形势瞬息万变,没有人能替你思考,替你承受压力,你必须独自面对所有不确定性,做出自己的决策,并为这个决策承担全部后果,这种‘只能靠自己’的觉悟,反而让我放下了对输赢的过度执着,更专注于过程本身。”
这种心态上的蜕变,让姜鑫瑞的击剑之路进入了新的阶段,他开始享受比赛,享受在高压下独立思考、果断出手的过程,他的技术变得更加稳定,战术运用也更加灵活多变,更重要的是,那份源于自我承担的信心,从他持剑的手,蔓延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学校里,他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;在生活中,他处理问题也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沉稳和有主见。
他的教练对此感受颇深:“鑫瑞最大的进步,不是他的技术动作,而是他的比赛气质,他以前是‘等着被指导’,现在是‘主动去思考’,击剑这项运动,归根结底是‘个人项目’,它极度强调独立人格和临场应变能力,他能这么早领悟到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的真谛,并从中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,这对他未来的发展,至关重要。”
本次全国锦标赛的征程,正是姜鑫瑞这种成长的最佳印证,从小组循环赛到残酷的单败淘汰赛,他遭遇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强劲对手,有擅长强攻的力量型选手,也有善于设陷阱的反击型选手,面对不同的挑战,姜鑫瑞没有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望向场边,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,不断调整策略,决赛中,在比分胶着的关键时刻,他顶住压力,连续做出正确的预判,最终以微弱的优势取胜。
“站在领奖台上,听着国歌,我当然很开心。”姜鑫瑞说,“但我觉得,比金牌更宝贵的收获,是我又一次战胜了内心的犹豫和恐惧,证明了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得胜利,这种自信,是任何奖牌都无法衡量的。”

姜鑫瑞梦想着能代表国家站在世界级的赛场上,他知道,前方的道路会更艰辛,对手会更强大,但他已经准备好了,带着在一次次实战中淬炼出的自信,秉持着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信念,这位少年剑客将继续他的征程,用手中的剑,划出属于自己的、更加璀璨的成长轨迹,他的故事,也正激励着更多像他一样年轻的运动员,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学会独立,拥抱挑战,最终找到那个内心强大的自己。







发表评论